央视《新闻1+1》——要推就推全面的?! #7il\+[X!
主持人(董倩): [=IK#gJ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t R)?l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学生上北大,这个举措从它面试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巨大的议论声。今天北大开始对这六十几名的推荐生进行初审了,这些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来看一看。 nL7~'-z
解说: <P9=%#CE
各中学已经确定推荐名单及推荐理由,那些被推荐上北大的学生们。今天刚过北大接收实名推荐学生,申请材料截止日期,虽然北大网站并没公开推荐名单,但各媒体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归纳推荐名单了。据悉,39所获得校长实名推荐资格的学校中,绝大多数已经公布推荐名单,今天我们在各中学网站上找到了推荐北大人选的公式,其中列举的推荐理由五花八门。 :s~,5JM@
字幕提示: @aq&*N
文科生里他理科最好,理科生里他文科最好! 9oMt&l<
解说: Yj"L]|MZ$
匡超,南师附中学生,在北大公布推荐学校名单后两天,匡超就成为南师附中校长王占宝的推荐对象,也成为实名推荐学校中获推荐的第一名。匡超是年级第一,班长,多次在省物理数学竞赛中获奖,学校对他的评价是文科生里理科最好,理科生里文科最好。 DBZG
匡超: CU){U!F
这的确是我的一个现状,这个现状可以说是优点,也可以说是一个缺点,在我的专业未来方面很矛盾、很矛盾。 3;UV.,t
字幕提示: t pG56_
14岁女生“作文篇篇都是满分作文”。 3G(.@Z/_j
解说: oTP]dxCab&
无锡天一中学的洪欣格只有14岁,是推荐名单中年龄最小的,她被校方称赞为自主学习能力非常突出,作文篇篇都是满文作文,她还高分通过了雅思、托管、SAT等考试。 Q@&7q_j
洪欣格: s"IG#.>
我对自己参加面试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是加上分之后,我也要有高考一定的成绩才能进入北大。之后可能会出国念研究生,或者在北大念研究生,其实我觉得差异也不会太大。之后我就可能自己出去创业。 Bd_H{r
2
字幕提示: wB[mQX @HG
少年科学院院长被中科院院士称赞“资质不错” o0g+[.-P
解说: {9P~u2
杭州市少年科学院的院长,奥运火炬传递手,在进入北大推荐名单之前,杭州学军中学的邵林博就已经是媒体关注的人物了。邵林博有多项科技小发明,在参加一次竞赛论文答辩时,一名中科院院士曾写信到学军中学,称赞他“资质不错,很难得。” CV |n
字幕提示: ^K,Y4e!\.
柔情侠女出版12万字的武侠小说 chB;IP\
解说: Vz`Ize;
海门中学的朱臻慧此次也进入了推荐名单,根据媒体报道,朱臻慧不仅外表俊美俏丽,还是全校理科生中的顶尖高手,她出版了12万字的武侠小说《在江湖》,目前她正创作续集。此外,朱臻慧还曾经为一个“爱”字即兴精彩演讲20分钟。 3RTZ<ZT;8d
从推荐名单看,不少学生的推荐理由都另辟蹊径,加了一些闪光点,例如个性娴静、养殖花木,对F1很感兴趣,偶像是舒马赫等等。但是被推荐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习成绩优异,有特长。学习成绩大多是年级前三名,3/4以上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七成以上的学生有音乐、美术、英语等特长,而约有六成的理科生获得过全国性的物理数学等竞赛的奖项。而从整体上看,女生略多于男生,理科生略多于文科生。今天,北大招生办的办公电话一直是占线声。按照计划,北大招办今天将组织专家审核推荐学生申请资料,确定初审名单,并报上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11月30号公示。 18/-)wA7
主持人: K}<h9ZG
对于校长推荐这件事,到目前来讲是质疑的声音比较多,你的观点是什么样的? Hu4'dy =
白岩松: yxLF>c(
就是我们可能很多人看到了武汉大学原来的校长刘道育先生的一句话,说这次改革注定会失败,就是北大的这次。刘道育校长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教育家,但是在这件事上我跟他有一点略略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不一定像我们期待的那样成功,但是失败谈不上,为什么呢? C$ '4HOpr
它不会比原来高考独木桥这样的方式再差,起码是试,我觉得在死沉沉的教育改革,就是大家期待的这种欲望之中的时候,试是必须要进行的,否则谁都不敢动,举步维艰,因为社会上的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我认为试是这次最大的价值,而不在于说选择了学生符合了我们所有人的期待,我认为这批学生绝大多数是不用推荐,考也能考上。 Tu!n@1ji
主持人: <g\h0)nC
对,恰恰是这个问题,你说试,试什么样的学生。你看刚才短片里面也说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不用推荐,升考绝对稳稳考上的,而且刚才说学习成绩大多是年级前三名。而北大之所以要采取这种所谓的新的方式,就是想打破应试教育的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但是他们选来选去,选的都是一些成绩好的,不等于正是应验北大的。 V^
1/3{\5
白岩松: |d{t{GvX
不是他选的,是各路的中学校长们在选择的过程中,最后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思考、难度,最后出现了这样一个结果,而且是不约而同的。 z>aZ*I1xH
主持人: '!EoJ6G
x
你说这是不是一个畸形的结果? }j
白岩松: Ur{0fM?0p
我说非常正常,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只能是这个结果。说句实话,之前大家看到的也是这个结果,我们甚至可以预测未来,到明年北大真正选进去的人,符合降低了30分之后考进北大的这批推荐生,大部分是考也都能考进去,也是正常被招生的。我认为对中学的校长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最难的事情,因为现在目前只有北大这么一个试点,因此全社会把关注点都盯在这三十几个校长身上,到底选什么样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绝不会选择冒险,而会选择中庸,绝不会选择个性,而会选择安全。因此,你还看一个数字能够看出来,这次如果各个学校的校长满额的话是可以推荐90多名学生的,最后只推荐了不到70个,才68个,你能看到校长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做出妥协。但是我认为,这非常正常,这恰恰反映了目前中国中学教育跟高考接轨之间的一种必然的现状,这也是这次试点的另一种收获。 DEuX1_(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