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起家乡,就会想起小时候的许多往事,那些往事如思念的帆,时常在我的脑海出现;那些往事如记忆的海,时常喷涌出朵朵浪花。如今,我在远离家乡的大漠上,依然情有独钟,在每一个寂静、孤独的夜晚,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亲人和哪里的一草一木。 i:mTz5f
Mg(1+vl
一 L 4KRIDA
rN)
听母亲说,我出生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好象是鸡叫三遍后,我带着洪亮的哭泣声来到了这个世界,来到了母亲的身边,当时,父亲正在柴达木盆地工作,他没有回来,一是路途太远;二是没有假期。 s^zv
W}f
我的到来给母亲以及家里的亲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喜悦。父亲是在我出生快一个月的时候收到家书才知道的。对于我的到来,后来听母亲说,千里之外的父亲高兴的一个晚上没昨好觉。 u.n3lt>
-;,Gcz{'6j
二 -LF
)ex9=
d"jQ 9el
父亲在冷湖油田工作哪会,条件特别艰苦,吃的、住的、用的都无法跟农村相比,有一段时间,父亲都准备打报告回家乡了,还是母亲劝阻,才得以留下来,成为青海油田的老一辈人,也才有我这个青海油田的第二代人。可是父亲对家乡的依恋情结,比我要强烈的,虽然,在柴达木这片热土上,工作30多年,而且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这里,可最终他的归宿仍然是离别了几十年的故乡。 K!ACn(
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子女留在了戈壁大漠,当然,也包括我在内。回家乡后的十年多的日子,他先后两次踏上了返回油田的路途,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第二次来,呆的时间比较长,虽然,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才重返生产一线,可看到新型的石油基地的落成,已足以让他感受到青海油田今非昔比的变化了,这对一位老石油人,一位在青海油田奋斗一生的老石油人来说,还有什么比眼前的事实更让他欣慰呢。 qkq!55]i
父亲老了,身体状况远不如从前,看着日渐消瘦的父亲,看着因为那个艰苦年代,为石油而献身的一代石油人被病痛折磨的情景,我暗然神伤,找不出更好的理由来延续他的生命。也许,父亲没有什么遗憾的再次离开了这片热土。因为,他看到油田的发展,看到了儿女在油田工作、生活、学习的情况,看到孙子辈在油田快乐的笑脸,他不无遗憾地回到了家乡,最终,将自己的身躯融入到家乡的土地上,实现了他“叶落归根”的愿望。 P i_X5cL8
2# YLm+>
三 hEKvF0*
4
Ior!!8
三岁那年,我离开了家乡,随母亲一起来到了柴达木盆地。 }?jQJxU0
当时,母亲是想把我留家乡的,毕竟那里的气候、环境、生活都比母亲去的那个地方要好,但由于我长期生病,体质很差,据说,在亲戚的眼里,恐怕很难养活的,因此,没人敢接纳我,母亲只好带着体弱多病的我追随父亲的脚步来到了油田,来到了柴达木这片热土,而我却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成长了起来。不但没有夭折,却越活越新鲜。 zN@)K:Rr
算算来柴达木、来青海油田的日子也几十年了,对这片土地一样有着深深地眷恋,因为,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都在这里渡过,我的青春也奉献给了这片戈壁大漠,因此,对它的感情不比家乡的感情淡漠,所以,我将它视为我的第二故乡。 W2g
rw'
kC.{n'
四 gA^cT2fgB
Ya9|U
在旁人的眼里,我是石油子弟,有着优越的条件和社会关系,但并非如此,我只是油田一名普通的员工,因为,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他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成为我作为油田子弟的骄傲。 >mXha4
j
父亲的一生留给我的财富是“踏实做人、勤奋做事”。这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源泉,也是我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座右铭。正因为这样,我这一生于事无争,只知道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我始终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相信属于自己的东西早晚都会是自己的,没有因为事态的变迁,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B%Rt)
因此,在朋友的眼里,我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女孩。而我在他们的呵护下越发地变成了一种没有思维、没有想法、没有烦恼的小女人,这样的生活成就了我快乐的心境,而我的快乐也带给他们无限的快乐,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唯一让人放心不下或者说不愉快的事情,就是我的工作,常常静下来的时候,我和我的朋友们都会为这个事情感叹一番。细细想想,也没有什么,天底下不可能事事都做到公平,这可能跟我长不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我认了。 l+D9/"Q^
不管以后会怎样,但我依然会在梦中回归家乡。 ,:0%1 gZxQ
]A_VC=K
五 svB0|N ~
Bb![_G`
小时候,我很调皮,像个男孩子,胆大,什么事情都敢做。据说,有一次,坐了一路的车,车上的人都以为我是一个男孩,晚上住旅馆的时候才知道我是一个女孩子,因此,如今,我的性格依然男性化。 [e!~<QV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弟弟相继带到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为我,也为这个家庭增添了许多快乐,与他们相处的年代,是我最快乐、最幸福的日子,虽然,我们会吵架、会打架,也会给我增加许多的负担,比如说,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我就的带好弟弟们,给他们做饭、洗衣。但我也很感谢我的弟弟们,我除了做家务活以外,体力劳动我参加的很少,也许是家中只有我一个女孩的原故。 xT zGM,Q
弟弟们一天天长大了,尤其是我的大弟弟,跟我一起承担起家务事,不上学的时候,就去帮母亲打土坯、挖管沟,帮母亲挣工分,他是家中的长子,比下面两个弟弟从事的体力活、家务事要多的多。而我的主要任务,除了带好两个小弟弟外,就是负责家中的一日三餐,洗洗涮涮的事情。 09(wtpH
bl-.>
六 q1/
n`*L3f
$@di)C/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语文书上一张印有毛主席像的那页掉了,我随手就把它丢了,正好被一位阿姨看到,捡起来交给我母亲,那个晚上,从来没有打过我一下的母亲,狠狠地打了我,并苦口婆心地给我上了半天政治课。 HU
<
那个年代,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言行举止都十分小心,稍不留意,就会被打成“右派”、“反革命”的。为此,母亲怕“上纲上线”一边哭一边说,是毛主席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让我们跳出了火坑,你怎么能随便就把他的像丢了呢。当时,我才7岁,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但从母亲流泪的脸上,让我知道这件事情的后果有多严重。好再那个阿姨没有告诉别人,母亲也对我进行了教育。 2DlUSK2Z:
事隔多年,回想起这件事,多少有些心酸,在心酸过后,更多地是可笑。 {~hr2[@T
7~lDgz
七 IirB,:o
A>Pb@kb(P(
在我的记忆中,清晰地记录下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看上去文质彬彬的,跟旁人没有过多的接触,也不善于言谈。可他的真实身份确是一位上海某高校的讲师。据说是因为一句话,被打成了“右派”、“反革命”、“臭老九”,被下放到这个荒凉、孤寂的大戈壁。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唯一与家人的联系方法是十天半月才能收到一封家书,如有急事,最快的通信就是电报了。 8V+]duLW
在我的记忆里,他好象从来不于家人联系,也许在那种特殊的年代,为了避免给家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烦,他放弃了与家人唯一沟通的方式,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孤独与寂寞。他的工作除了打扫厕所以外,还是喂养食堂的一群猪,对他来说,猪的生命比他自己还要重要,如果猪生病了或者死了,他说会罪加一等。 fl!pG
记得有一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寒冷,他喂养的一头母猪在这个寒冷的夜里要分娩了,他一夜未睡,一直守候在母猪的身边,他怕有个闪失自己承担不起责任,就在天空放亮的时候,十几头小猪降生了,看着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从来没有笑过的他,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整整一夜啊,整整一夜没有合眼,才让这群“小家伙”平安无事。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宿舍。 J:N/- N_.
就在这个晚上,他发现有一头小猪不吃也不喝,当时,他急坏了,不知道如何是好,也顾不上多想,抱起小猪就往宿舍走。回到宿舍,他一边请医生过来看病,一边打开自己的床铺把这只可爱的小猪放进被窝,第二天,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钱,给小猪买来了奶粉,就这样,白天黑夜地守护着,经过他十几天的精心呵护,小猪健康地成长起来。 O]?bKQ7h~
后来,听说他平反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3".F(as
多年后,还有谁能记得他?我想,记住他的人不会太多,记住这件事情的人也不会太多。 ,?M_$uQ
S y^`@Hnf
八 >TD,h N'\
Gj}0lGaFvE
记不清是七几年了,但发生的那场灾难我却清楚的记得,当时,我的家住在一个叫一高点的山沟里(按学名它叫采油二队),那里的人们都很纯朴,家家户户都相处的十分愉快。有一年的年初四早晨,没有听到爆炸声,只听到母亲的呼喊声:快往外跑,着火了。 ^uVf`uj0M
我看见母亲的身上带着火从里屋冲了出来,这时,才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火被母亲带出了家,我们四个孩子住的外屋安然无恙,我们也是虚惊了一场,而此刻,母亲不顾一切地为了保护孩子却让自己全身烧伤的面积达到了30%,此时此刻,母爱的伟大在母亲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7ceG
lK
许多年后,每每想起那个早晨,那个场面,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如果母亲当初不是想到我们也许她不会烧伤那么大的面积,不会受那么多的痛苦,不会在死亡的边缘上挣扎那么多日子。大概是老天看在小弟才三岁的份上,让挂病危两个月的母亲从死神的手里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kl?#)[Gx
母亲住院的日子,父亲每天在医院陪护,而我就成了家里的小大人,什么事情都要操心,除了照顾弟弟们的起居和日常生活外,每天还得按时上课。那时,我们周三下午不上课,周六下午不上课,周日休息。休息的时候安排好弟弟,我说会坐一高点坐车到五号,然后换车去四号,看望父母,并把家里的情况以及我们的学习情况告诉父母。 Tw} FB]XH
母亲很坚强,她为了我们坚强地学走路(由于在病床上躺的时间长了,母亲当时都不会走路了,后来医生说可以下床活动时,她如一个刚刚学步的孩子一样,扶着床边慢慢摞步,父亲在她的身边随时保护着她。)她为了我们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让我们拥有母爱,在母亲的呵护下幸福地成长。母亲啊,你是我最崇拜、最敬佩的人。 ,$C?k|o
母亲在医院住了半年多的时间,在这些日子里,我还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阿姨们,特别是是段述兰阿姨,她自己也有四个孩子,每天还要早出晚归的上班,可她总是抽出时间到我家来看看,问我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或者事情。记得当时小弟的鞋子穿烂了,脚指头都露出来了,看到这个情景,当时14、5岁的我学着给弟弟做了一双鞋,后来,我看到别的女孩子穿的鞋样子很好看的,我也给自己做了一双,这是我今生唯一做过的两双鞋。 l*%uzWh
|-dB)[k14
九 d-{+p#
M[Fm+okTT
小时候,那个年代的条件很艰苦,很少有孩子的玩具是用钱买的,尽管那里的价格在今天看来再便宜不过了,但那时的家境都基本相同。所以,我们的玩具大多是自己动手做的,而大部分玩具都是木质的。 {v<r`wK
玩打仗用的手枪是用笔画出手枪的模型,然后用距条一点一点距出来的,再把它涂上颜色,呵,一把漂亮的手枪就诞生了,想滚铁环,找点粗一点的铁丝自己做一个,后来,大一点的男孩子学会用钢筋做铁环,那模样可是既美观、又大气,滚起来又快、又灵活,小点的孩子跟在后面跑,那场面可真够热闹的。冬天到了,我们又开始做冰车,用铁丝做两个叉子,找两个角铁或是铁丝钉在或者绑在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上,一个简易的冰车就做好了,休息的时候,这带上冰车,约上小伙伴来到天然冰场尽情地嬉戏玩耍,那时的生活清贫,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却很充实,有很有意义。 zGWBY{9S<
除了玩耍,我们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带领下,一到寒暑假,我们就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有学习小组、文艺小组、劳动小组,经常开展活动,每天在一起学习,自己编排文艺节目,独唱、合唱、独舞、群舞,去井场为工人叔叔演出,在单位演出,每到周日,我们唱着歌,拿着铁锹、十字镐,排着整齐的队伍,去义务修公路,短短的寒暑假,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氛围中很快就结束了。 %njs^{H`A0
ibr5=!}
十 B3c<|5
qbC5 -9^L
昨晚,我又梦到了家乡,梦见了儿时的伙伴,梦见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水面上飘浮的白鹅,山坡上吃草的牛羊家乡依稀可见,竹林深处的茅屋,记忆着我童年的故事,弯曲的田间小道,有我儿时的足迹,我寻着我的足迹努力地让记忆回到从前,回到我久久不能遗忘的记忆中的那片朴实的故土。 $
g$?a7>`
然而,当我多年以后踏上故土,却发现除了青山依旧,一切都改变了。我记忆中的茅屋哪里去了?我嬉戏过的池塘哪里去了?茂密的竹林哪里去了?儿时的伙伴的模样哪里去了? kIGQjrGJ
茅屋变成了楼房,池塘变成了稻田,竹林没有了生机,儿时的伙伴在多年的生活磨砺中苍桑写在脸上。我走近他们,慢慢地,仔细地辩认着,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尽可能地发现他们儿时的影子,在他们的眼中,我依然是我,一个生活在外多年,没有吃过多少苦的乡亲。 fr%
k>w
家乡留下的都是老人或者是孩子,年青的男女们都出外打工了,他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钱好挣,为了孩子过的比自己幸福,他们抛开父母和子女踏上远行的路途,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把农田、祖辈、家和孩子都交给了父母。 V?+zi,
我看着这些曾经的哥哥、姐姐们,我多少有些伤感,年轻时候的他们,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过早地承担起家务和农田里的活,而今,却依然为了儿孙在农田里忙碌,本该卸卸肩上的担子,却感觉越来越沉重,那些在外奔波的儿女们,有谁为他们想过? ?":UolO
我想,我考虑这个问题多少有点多余,因为,他们虽然都是我的父老乡亲,但我无权干涉内政,我只能为他们那一代人纯朴的精神而感动。 iFM]I
#5
hW
7U5Xd
十一 kS@^z~A
S(Yf&'~
家乡如一湾清澈的水,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时常滋润着戈壁大漠中生活、工作的我,让我的世界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我是带着家乡泥土的芳香,走近这片荒漠的。在这没有花香,没有树影,甚至连小草的绿色都不曾有过的地方,我生活了近几十年。 '(-r7@,6
然而,几十年来,在这荒无人烟地土地上,却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这变化来自两代,甚至三代石油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让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人是改变自然、征服自然”的一切源泉和动力,如果不是石油人的到来,也许这片土地永远是一片荒凉,永远是黄沙沙漫漫,永远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无吹石头跑”的世界。 qF:a21;dj
如今,我看到了绿,看到了沙漠上的绿洲,闻到了花香,闻到了来自高原大漠的花香,那风中摇曳着的树影,那衬托蓝天的小草,总会让我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许许多多的情景,让我又回到过去,回到童年。 8^XO3 mi
DK&
dU60
十二 #W_Kw`
vv*Lrtr
我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上高二那年,我得了一场病,急性肾炎,医生要求住院治疗,可我为了给家里省钱,主动提出在家休养,整整上个月没有去学校,没有上过一堂课,每天吃药、打针,每天吃甜食(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候吃的太多,至今,我都不喜欢吃甜食)或者是不放盐的菜,时间久了吃得一点胃口也没了,病好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犯过,可学业却耽误了。后来,我考了个技校。 [JE*,nC
记得那是年末的最后一天,我离开父母、离开家,一个人背上行囊来到了建在敦煌七里镇的石油技校,一路颠簸,一路风尘,记不清是下午几点到的学校,感觉天好象快黑了,一下车,一位年纪跟我们差不多大的老师接待了我们,首先说问:“谁叫付溶太?”“我”我马上回答到。“哦,是个女同学。”事后我才知道,原来因为我的名字在分宿舍的时候,把我进行了三次调整,一会儿分男宿舍,一会儿分女宿舍,最终,还是把我确定为女生,因此,老师为了证实一下,所以,出现了前面的对话。 ef4m6q
那天,收拾好后,我们去食堂打回了饭菜,当我瑞起饭碗的那一刻,我哭了,其他同学也哭了,我们突然想起了家,想起了父母和兄弟姐妹我们住的宿舍是套间,外屋住了6个同学,里屋住了8个同学,都是上下铺,每天轮流值班打开水、洗脸水,值班的同学就不用去跑早操。每天的早操天不见亮,跑完回来开始洗漱、吃早饭,我们的教室都是平房,形状如窑洞,右边是钻井班,清一色的爷们,左边是电工班,左邻右舍的同学相互来往很少,以至于后来毕业了很多同学都叫不上名字。 gT"T8,k
记得有一次该我们组打扫卫生,但我不知道,后来被体育委员罚我早上一个人提水,那么远的距离,我一步一晃地硬是提了回来,后来有人说他心狠,让一个弱小的女同学提那么大桶水,熟悉后,我也常拿这事数落他。 }eESmD.w^
技校的生活很快就结束了,从此,我们各奔天涯,但我们常有联系,离的近的同学也时不时的找个理由聚一聚,一来加深友情,二来回忆过去,总感觉时光匆匆又匆匆,那些美好的回忆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mRf&PZhn
-*c{e6<8I
十三 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