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3NZ543
如果抛去国家荣誉感和民族感情来说,这部由苏联作家瓦西里·杨的《蒙古人入侵三部曲——成吉思汗后世子孙》,还算是一部不错的、很有艺术性的反侵略历史、人物、传记小说。 {p!l$xa e*
Y:tJl'e
只是,生于1874——1954年的作者,经历了1900年中国清朝英、法、德、意、俄、奥、美、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抢掠的年代,小说成书时间又为1951年敏感时期。这套获得斯大林文学奖的作品就颇值得人寻味!这是想要告诉人们什么?——我侵略你有什么?你也侵略过我啊!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吗?但是,按照小说所描述的公元1241年蒙古拔都汗二次西征,事隔850多年后八国联军不到蒙古,反到北京来“复仇”,如果拿这个给自己当理由,岂不是天下第一的一大笑谈。当然,这只是我读这本书时,时时出现在脑海里让人啼笑皆非的念头。 O
qOPx=x
hd7`@60"7
1951年,正是中苏交恶的开端。这样一套由外国人写的中国历史,即使是现在,也无法从政治上或从情理上来读。所以只能从他的艺术性所表现的优秀笔墨,放开民族狭隘性,以一种任何民族都反对侵略的大胸怀来翻阅。才能看到这本书中用诗歌一般的语言,描述的那段波澜四起的战争年代。 G)fbWT
s;*97z:m-
蒙古第二次西征的基本脉络是——【第二次西征(1235-1244)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亡西夏前不久死去,后三子窝阔台继任大汗。窝阔台于1235年派遣其兄术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万大军再度西征。西征军很快就彻底灭亡花剌子模,杀札阑丁。不久又大举征服俄罗斯,攻陷莫斯科、基辅诸城,并分兵数路向欧洲腹心挺进。1241年,北路蒙军在波兰西南部的利格尼兹 (Legnica),大破波兰与日耳曼的联军。拔都亲率蒙军主力由中路进入匈牙利,大获全胜,其前锋直趋意大利的威尼斯,全欧震惊,称为「黄祸」。正当西方各国惶惶不可终日之际,拔都忽接窝阔台驾崩的噩耗,于是急速班师。】——摘抄 v&E3YlFU
9xBpIa!`
本书着重讲述的是拔都进攻基辅以及前后的那一段历史。瓦西里·杨怀着强烈的民族感和愤慨,描写了本民族正义勇敢、大无畏地反抗蒙古侵略者的行为的同时,也描写了蒙古侵略者的残暴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懦弱和松散。他在描写俄罗斯使者加甫里尔·奥列克西奇时,完全是按照完美化的英雄人物所刻画的。这位俄罗斯使者高傲不畏强权,聪敏机智,于女色前毫不动摇,于金钱处也不贪婪,面对残暴的拔都汗,侃侃而谈,毫无怯懦,机智地从刀斧下救出黎民百姓后安全逃脱。在描写基辅保卫战时,重重刻画了全体战士民众浴血奋战,无人退出的场景。浑身浴血的千人团总基米特罗败后,面对拔都汗凛然正气,让这位侵略者也胆寒心惊。在描写其它国家时则满怀鄙夷,他写有的城堡满怀诚意地出城投降,却被劫掠烧杀一空。有的勇敢地选择反抗,结果蒙古侵略者反被吓的仓皇而逃,使他们在城墙上哈哈大笑……有的国家面临战事,还在骄奢淫逸,毫无戒备。有的国家松散不团结,被一战而溃。因此种种,整个欧洲才承受了蒙古人一直打到多瑙河的耻辱。 9P!i< |